好东西

豆瓣好东西剧照(我觉得最好笑的场景)

《好东西》英文名 Her Story,是最近热映的电影,讲述了单身母亲王铁梅带着女儿王茉莉,在搬家时与邻居小叶相识,而后围绕着这三位女性展开的一系列叙事。

借着少有的女性题材和流传出来的一些名场面,电影迅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,看到很多推荐的帖子,朋友圈也有人去看,有些好奇2024年,一部电影还会怎么讲关于女性的故事,所以买了票。

我对它的期待是对女性议题的讲述不要教条和浮夸,不强塞给观众太多的女性主义概念,但也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,可以轻松一些。

刚开始看到电影名叫《好东西》,我有一些疑惑,既然是一部以人为主的叙事电影,那名字应该也是形容人的吧,但是用「东西」来形容人,这不是在骂人吗,那么一部女性题材电影,谁是好东西?谁不是东西?

这样的理解让我有些不适,害怕它是一部带有偏见的极端宣传女性主义的作品,不仅没起到让大家关注女性现状发人深省的作用,还会让人反感。

买票之后给我推的关于电影的帖子更多了(大数据真可怕),看到了很多极端的评论,比如「《好东西》就像巧克力,人吃了会开心,狗吃了会死」、「看了《好东西》,就能知道身边的人是个什么东西」、「看完电影的破防男性就是彩蛋」、「带着相亲对象一起看可以测验人品」等等,这样的发言屡见不鲜,小红书是重灾区之一。

还有很多对电影情节的升华和思考,热度都很高,让我开始担忧要是自己没有相似的觉悟,好像就是父权的拥护者和女性的叛徒,然后心里暗暗发誓(I’m one of you!),接着每个帖子都点进去看,逐字学习,有一种课前预习的感觉。

也有那种po出同行男性的电影观后感让大家审判的,我也是跟对象一起看,怎么办,他对电影的reaction要是没有符合标准,这刚结的婚我离还是不离。所以,没看这个电影之前我心理压力挺大的,对它的期待变成了看完我俩没离就行。

昨晚刚看完,婚没离。

电影没那么夸张,整体还是轻松愉快的。轻喜剧的剧情设置让影厅里的笑声不绝于耳,心理的压力也被一个个笑梗缓解了不少。电影里有很多我喜欢的场景,以生活化的方式真实反映了许多女性困境,润物无声。

80%符合我最初的期待,另外的20%,是感觉前夫角色演绎的过于生硬,看的我有些尴尬,以及全片堆砌了太多的女性主义概念,感觉难以抓住重点。与其说它是一部女性题材电影,我觉得它更像是一个讲正常人生活的电影,但还是前者更有流量一些。

王铁梅确实是一个让人很欣赏的女性角色。她可以在小叶晚上被猥琐男跟踪时仗义相助,骑着平衡车以神似阿飘之姿,跟在对方后面驱赶,还治其人之身,让人边拍手叫好边捧腹大笑;她可以在看到醉酒男朝墙角撒尿时一声大喝「嘿!这不是厕所!」让对方落荒而逃;她可以在和小马亲热被撕衣服时马上叫停并质问对方,对于怕破坏氛围的解释,她回应说「氛围只会被不礼貌破坏」。

我也经常在路上看到边走边抽烟的人,烟味随着风飘过来扑到我的脸上吸进我的衣服里,每次我总是加快脚步超过对方想逃过一劫,但过不多久前面又出现同样的人,真的很无力。还有走在我前面突然停住然后随地吐痰的人,可以清晰的听到,那口痰是如何从他的嗓子眼经过喉咙、口腔接着吐在地上、路旁的绿植上,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不由自主的咽咽口水,好像这口痰并没有吐在地上,而是飞进了我的嘴里,非常恶心。看了电影这段,不禁在想什么时候我也可以像王铁梅一样厉声制止这些人呢?

后来,王铁梅发布了一篇挑战大众对单亲妈妈刻板印象的文章,然后被网暴,表面上无所谓的她,会在半夜控制不住的逐条看恶评,网络上的人攻击她说「前夫都求复合了还不同意,她是不是有毛病?」、「跟个年轻男鼓手谈恋爱上床,对得起女儿吗?」、「女儿近视了都不知道,这个妈怎么当的?」… 然后一个人坐在楼梯上无声痛哭。

因为在大众眼里,作为一个单亲妈妈,她就得含辛茹苦、任劳任怨的抚养女儿,前夫要复合她就要感激涕零的马上同意,她得把自己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女儿身上。但她没有,她有事业、有人追、有约会对象,她怎么能活得这么像个人?!

一定是她没有责任感,她不配做母亲!即便电影里展示了她是如何付出、照顾好自己和女儿的日常生活,可这些人看不到也不会去想。只要她不符合大众对单亲妈妈的设定,她就不称职!这就像一场游戏,王铁梅只有符合不幸的单亲妈妈人设,才能赢得胜利,可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游戏?

电影里面有一个场景我很喜欢,小叶给茉莉放不同的声音让她猜,这些其实是王铁梅平时做家务的声音,挂衣服、洗菜、做饭、拖地、收玩具….伴着她做这些家务的镜头,全面并细节化展现了她的付出,让人很有共鸣。

电影后段,茉莉学会打鼓后即将上台表演,却躲在后台不敢出来,她对王铁梅说「你明明是个好妈妈,他们还这么说你,我也怕被说鼓打得不好,不想上去了」,王铁梅鼓励她「正因为这样,我们才不能躲起来,得让他们看到我们,慢慢他们就会接受了」,才让茉莉鼓起勇气上台,完成了表演,这说明她也从网暴的事走出来了,这段算是电影的一个小高潮,还挺治愈的。

在表演的片段,小叶唱着「做小孩儿」,镜头中的每个人也都洋溢着孩子般纯真的快乐和笑容。也许在大众眼里,小孩是最不受限、没有固定人设标准的群体吧(除了小孩就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外),他们被允许犯错、追求快乐,他们的人生没有模版。电影中的小孩主角王茉莉也总是表现出一种超乎大人的成熟睿智,金句频出。

如果大人的世界全是偏见和批判,还不如去做小孩,那么单亲妈妈(王铁梅)、童年凄惨(小叶)的人、离异家庭(小马)的人、觉得自己不会爱人(胡医生)的人,都有追求快乐的权利,也不用符合世俗的标准和期待,可以选择不一样的生活。

所以电影名字《好东西》到底是指什么?当然不是我刚开始想的骂人的意思。在我的记忆中,「好东西」这三个字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两次,第一次是王铁梅工作室的名字,第二次是小叶对胡医生说的台词,她说「我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,好东西」。

之后也没有更多的解释,但看完之后,我的理解是,所有能让自己开心的事物都是「好东西」,它不应该囿于大众的标准而被打上不好的标签。当然,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不幸的事情,我们称之为「苦难」,但不能因为「苦难」就否定或批判「好东西」的存在,「好东西」就是「好东西」,「苦难」就是「苦难」,「苦难」不应该被歌颂,「好东西」也不应该被隐藏,每个人都值得拥有「好东西」。

本篇内容由博主和对象共同解读(我想他应该通过考验了)。

后记:这该死的缘分

电影里王铁梅的老家是太原,还有个片段说山西和法国很像,末尾王铁梅也带着茉莉和小叶一起去法国旅行。而我上月底刚从巴黎旅游回来,在看电影之前又订好了这月末去太原玩的火车票,从法国到山西,全对上了,这该死的缘分。

昨天刚玩回来,去太原面食店吃了刀削面、去晋祠欣赏了山西古建筑美学、去看了太原地标永祚双塔寺,那么山西和法国有多像呢?请看下图:

酒店的装饰墙是会对比的

不仅如此,我还发现了中国自己的斜塔,那就是双塔中的文峰塔(图中右侧塔,原名宣文塔即东塔),你是否观察到它往左偏了一点点呢?(看太阳照射的塔身明线对比左侧塔非常明显!),附上拍到的纠偏碑记(博主和对象双双入镜):

双塔和纠偏碑记

所以别说法国了,山西和意大利也很像!世界就是巨大的中国(手动狗头)。话又说回来了,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真的不考虑咱们的专家过去看看嘛?下图为博主去意大利旅行时拍到的斜塔:

比萨斜塔